上海俊辅-艾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JunFu-AiFu life science

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分类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它既是生长因子的受体,也是能够催化下游靶蛋白磷酸化的酶。正常情况下,生长因子-RTKs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参与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但是,肿瘤发生时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RTKs目前报道共有58种,可分为20个家族包括大名鼎鼎的EGFR家族、PDGFR家族、VEGFR家族等。而目前发现的能够激活RTKs的生长因子则超过100种。(注:在这里我们将所有能够激活RTKs的统称为“生长因子”)。

下表是RTKs的分类:

图 1. RTKs共有20个家族

02

结构与功能

所有的RTKs均由三个部分组成:含有配体(生长因子)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区以及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胞内结构域(TK domain)

其中,RTKs的细胞外部分包含多种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富半胱氨酸结构域、酸性结构域、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等)的结构域。如下图所示:上方是不同RTK家族受体对应的配体,下方是每一个RTK家族受体的示意图。

图 2. 不同家族RTK的结构简图

RTKs的激活机制大致都是相同的:配体结合胞外结构域后,两个RTK分子首先在膜上发生二聚化。二聚化之前,RTK激酶催化位点封闭,无法接触ATP(下图a);二聚化以后,ATP可以进入其中一分子RTK的催化位点(下图b),并发挥激酶活性催化另一分子RTK磷酸化。以EGF激活EGFR二聚化为例,具体过程见下图。

图 3. 两分子RTK发生二聚化的过程;

上图是TK 结构域附近的具体细节;

下图是以EGFR为例的整体过程;

03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为例

EGFR家族受体激活与二聚化

能够激活EGFR家族受体的生长因子目前发现共有11种EGF、TGFα、amphiregulin (AREG)、epiregulin (EREG)、HBEGF ( heparin-binding EGF )、β-cellulin (BTC)、epigen/ epithelial mitogen (EPGN) 以及四种神经调节蛋白(NRG1-4)。其中, EGF的前体是长达1207个氨基酸、含有9个egf结构域的长链,该长链经金属蛋白酶(如:ADAM17)剪切加工后,最终形成成熟的、带有53个氨基酸的表皮生长因子(EGF)。 其他生长因子虽然也是由前体加工而来,但是 前体均只含一个egf结构域

图 4. EGFR家族RTKs与配体的作用模式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11个配体分别与4个EGFR家族受体作用:EGFR(ERBB1)、HER2(ERBB2)、ERBB3、ERBB4。图a 是二聚化前的情况,每个受体对应下游蛋白也在图中标注出。

值得注意的是, ERBB2(HER2)并没有相应的配体,因此它一般难以发生同源二聚化,我们称之为 “deaf” 受体;而 ERBB3则是有配体结合,但是并没有激酶活性,我们称之为 “dumb”受体因为它发生同源二聚化之后不能传递信号,只能与其他ERBB发生异源二聚化,并借助其他ERBB的激酶活性传递信号。

当受体激活而二聚化后(图 b),共有10种二聚化模式每一条通路的重要性采用“+”进行标记。

在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个现象: ERBB受体内化作用。受体在配体激活后,往往会加速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其内化,并转运至溶酶体,最终导致细胞表面的受体在逐步减少。 目前认为这一现象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

EGFR家族RTK与肿瘤

EGFR家族受体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相关,也是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例如, EGFR(ERBB1)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异常表达ERBB1(HER2)在15–25 % 的乳腺癌中高表达,靶向HER2是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目前经FDA 批准上市的涉及到EGFR家族受体靶点的药物有:tucatinib(HER2 阳性乳腺癌)、dacomitinib(非小细胞肺癌)、brigatinib(非小细胞肺癌)、neratinib(HER2 阳性乳腺癌)、osimertinib(非小细胞肺癌)、afatinib(非小细胞肺癌)、vandetanib(甲状腺癌)、lapatinib(乳腺癌)、dasatinib(CML)、erlotinib(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gefitinib(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介导的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受体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膜上,包括外部配体结合区、跨膜域和内部酪氨酸激酶活性区。当外部配体(如生长因子等)结合到受体的配体结合区时,受体发生构象变化,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区暴露。
    自磷酸化:活性的酪氨酸激酶区磷酸化受体自身的酪氨酸残基,形成磷酸化的受体。这种自磷酸化是信号通路的关键步骤,激活受体并为后续的信号传递提供平台。



受体激活的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的受体能够诱导多个下游信号分子的激活,包括酪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这些下游分子参与多个细胞过程,如细胞增殖、存活、分化和迁移等。
    信号传递的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严格的调控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和正交路线的存在。负反馈调节通过磷酸酶等酶类降解磷酸化信号分子,以维持信号的平衡状态。正交路线指的是受体可以同时激活多个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多样性的信号传递。
    疾病关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展相关。例如,突变的受体可能导致过度激活的信号传递,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药物研发中,针对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的抑制剂已被广泛研究作为治疗癌症的策略之一。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和多样化的功能,对细胞生理过程和疾病发展有重要影响。深入了解这一信号通路的特点有助于揭示其在细胞生物学和疾病机制中的作用。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